蘭陽平原,早期為平埔族噶瑪蘭族生活之地,城鄉間分割成塊狀的水田與藍天相互輝映,遠方浮出海面的龜山島與近處的農舍,共築城鄉之美。而冷泉、溫泉、山林、農田、河川與海岸,如此豐富的景觀,不僅造就出獨特的人文氣息,也造就了宜蘭獨到的養鴨產業,所衍生出來的鴨類醃漬食品, 更是全台獨一無二的在地特色。
葛瑪蘭的鴨賞達人
台灣有養鴨王國之稱,尤其在雨量充沛、溪澗和池塘特別多的蘭陽平原,更造就出興盛的養鴨業,所產的鴨隻肉質鮮美,堪稱台灣之最。為了長久保存鴨肉的新鮮度,聰明的宜蘭人想出了將鴨肉醃製、煙燻的好方法,因而創造出聞名全台的「鴨賞」。鴨賞可說是宜蘭最具代表性的名產,但由於缺乏企業化的生產與管理,使它的發展成果不若同為蘭陽名產的蜜餞,「要突破目前的困境,唯有朝向企業化發展,並配合市場趨勢,才能使鴨產業更蓬勃發展。」但隨著社會進步,環境變遷,環保意識抬頭,河川地不能飼養鴨隻,加上年輕人遠離農村,漸漸使宜蘭縣養鴨數量遞減,養鴨型態也因此朝向精緻化發展。
嘉義農專出身的林政德,學的是農業經濟,過去擔任農委會輔導各農民社團的人員,加入五結養鴨中心後,專責把研發出來的鴨肉加工技術,轉移給民間。由於工作之故,林政德對於鴨肉的產銷深具信心,認為鴨肉在台灣家禽市場上,不應該只是目前的景況,因此決定投入鴨肉加工品市場,把研究室的加工技術發揚光大。
1997年,林政德於羅東成立第1家博士鴨專賣店;2006年,與農委會畜產試驗所產學合作,進行「鴨滷味之開發」,隔年獲得「鴨胗與鴨翅之滷味配方」技術移轉。2009林政德為響應宜蘭縣推動「產業觀光化」、「創意生活化」,帶動宜蘭地區觀光經濟產業的發展,體驗宜蘭文化創意的多元魅力,斥資於宜蘭縣五結鄉成立佔地300餘坪的觀光工廠,讓遊客在遊玩之外,還能歡賞鴨肉製品的相關流程以及瞭解鴨賞的秘密,更可以到體驗台灣養鴨史的點點滴滴。
走趟博士鴨保證讓您成為鴨博士
林政德跨足設立觀光工廠,藉由開放工廠觀光,讓遊客參觀生產線,不但掃除一般民眾對鴨即是不衛生、不科學的刻版印象以外,甚至設立一個「鴨博物館」,除了將養鴨技術、養鴨文化以及鴨料理的歷史,寫成源遠流長的文獻外,更收集了許多鴨故事、鴨俚語,錄製成40分鐘的錄音帶,致力推廣「鴨文化」。
林政德說,「除了給消費者吃、買的滿意外,更要給消費者『知』的權利。」所以,到博士鴨不只是買東西,更是買到安全與衛生。博士鴨也不斷與異業結盟,推出宜蘭等路群聚網,因此於2008年獲得經濟部中小企業處頒發「優網獎」;2008年及2009年再度獲台灣觀光特產協會「台灣百大觀光特產」及「宜蘭十大伴手禮」認證,成績斐然。
鴨賞是宜蘭最具代表性的特產,不僅歷史悠久,聞名全省,遊客一到宜蘭無不提一隻鴨賞做「拌手」,所以特產店遍佈全縣。林政德創立博士鴨品牌後,為了滿足廣大消費者,開始重新研發各式鴨系列產品,並以革新傳統鴨賞為出發,堅持不用淘汰鴨,改用肉質最細緻豐腴的北京鴨,且比照CIS水準的電宰、料理、包裝程序生產鴨賞,目前在宜蘭已有7家鴨賞專賣店,而且是第一個把科技配方導入鴨賞製作的發明人。
由於過去鴨賞的製作一直停留家庭生產模式,並給人鹹又韌的感覺,博士鴨承襲傳統,創新科技化的鴨肉新型產品,無論包裝、設計、製造過程、風味調製等皆是兼具色、香、味、美的傑作,而成分營養的考究,則是完全不同於古法鴨賞。林政德更不斷研發新式產品,包括牛蒡卷、鵝肝卷、博多卷、鵝醬火腿、鴨肉串、黑輪等多元化產品,不僅式樣眾多,多層次的口感與風味,也征服了消費者挑剔的味蕾。
為配合新時代忙碌的工商社會的消費市場導向,博士鴨也開發出一系列免蒸、免煮,打開即可食用之調理食品,為消費者爭取「時間」與「食的權利」;林政德說,為了讓消費者免除長途至宜蘭購買之苦,博士鴨還提供只要一通電話或上網訂購,便可在家輕鬆享受鴨系列高級佳餚的貼心服務。
心的寬度決定路的寬度
林政德厚重的鏡片及黝黑的皮膚下,流露出鄉下孩子特有的堅毅個性,他謙虛的說,「現有的成就只是階段性成果,一定要把自己的心放的更寬、更遠,」就像雪山隧道還沒開通前,九彎十八拐就等於是宜蘭,也代表著宜蘭有限的人潮與放慢的腳步。而如今已開通4年的雪山隧道,每逢假日嚴重壅塞的車潮,究竟為宜蘭帶來什麼樣的改變?林政德喜歡站在烏石漁港前,靜靜的看的矗立在外海的龜山島,千百年平靜而安詳守望著無垠的大海,而他也像龜山島一樣,靜靜的沉思著他要走的下一步。(文/文衛民整理)
...青創會訊99年第四季刊載 (文/文衛民整理)
本文來源:https://www.careernet.org.tw/modules.php?name=csr&op=csr_detail&nid=84
葛瑪蘭的鴨賞達人
台灣有養鴨王國之稱,尤其在雨量充沛、溪澗和池塘特別多的蘭陽平原,更造就出興盛的養鴨業,所產的鴨隻肉質鮮美,堪稱台灣之最。為了長久保存鴨肉的新鮮度,聰明的宜蘭人想出了將鴨肉醃製、煙燻的好方法,因而創造出聞名全台的「鴨賞」。鴨賞可說是宜蘭最具代表性的名產,但由於缺乏企業化的生產與管理,使它的發展成果不若同為蘭陽名產的蜜餞,「要突破目前的困境,唯有朝向企業化發展,並配合市場趨勢,才能使鴨產業更蓬勃發展。」但隨著社會進步,環境變遷,環保意識抬頭,河川地不能飼養鴨隻,加上年輕人遠離農村,漸漸使宜蘭縣養鴨數量遞減,養鴨型態也因此朝向精緻化發展。
嘉義農專出身的林政德,學的是農業經濟,過去擔任農委會輔導各農民社團的人員,加入五結養鴨中心後,專責把研發出來的鴨肉加工技術,轉移給民間。由於工作之故,林政德對於鴨肉的產銷深具信心,認為鴨肉在台灣家禽市場上,不應該只是目前的景況,因此決定投入鴨肉加工品市場,把研究室的加工技術發揚光大。
1997年,林政德於羅東成立第1家博士鴨專賣店;2006年,與農委會畜產試驗所產學合作,進行「鴨滷味之開發」,隔年獲得「鴨胗與鴨翅之滷味配方」技術移轉。2009林政德為響應宜蘭縣推動「產業觀光化」、「創意生活化」,帶動宜蘭地區觀光經濟產業的發展,體驗宜蘭文化創意的多元魅力,斥資於宜蘭縣五結鄉成立佔地300餘坪的觀光工廠,讓遊客在遊玩之外,還能歡賞鴨肉製品的相關流程以及瞭解鴨賞的秘密,更可以到體驗台灣養鴨史的點點滴滴。
走趟博士鴨保證讓您成為鴨博士
林政德跨足設立觀光工廠,藉由開放工廠觀光,讓遊客參觀生產線,不但掃除一般民眾對鴨即是不衛生、不科學的刻版印象以外,甚至設立一個「鴨博物館」,除了將養鴨技術、養鴨文化以及鴨料理的歷史,寫成源遠流長的文獻外,更收集了許多鴨故事、鴨俚語,錄製成40分鐘的錄音帶,致力推廣「鴨文化」。
林政德說,「除了給消費者吃、買的滿意外,更要給消費者『知』的權利。」所以,到博士鴨不只是買東西,更是買到安全與衛生。博士鴨也不斷與異業結盟,推出宜蘭等路群聚網,因此於2008年獲得經濟部中小企業處頒發「優網獎」;2008年及2009年再度獲台灣觀光特產協會「台灣百大觀光特產」及「宜蘭十大伴手禮」認證,成績斐然。
鴨賞是宜蘭最具代表性的特產,不僅歷史悠久,聞名全省,遊客一到宜蘭無不提一隻鴨賞做「拌手」,所以特產店遍佈全縣。林政德創立博士鴨品牌後,為了滿足廣大消費者,開始重新研發各式鴨系列產品,並以革新傳統鴨賞為出發,堅持不用淘汰鴨,改用肉質最細緻豐腴的北京鴨,且比照CIS水準的電宰、料理、包裝程序生產鴨賞,目前在宜蘭已有7家鴨賞專賣店,而且是第一個把科技配方導入鴨賞製作的發明人。
由於過去鴨賞的製作一直停留家庭生產模式,並給人鹹又韌的感覺,博士鴨承襲傳統,創新科技化的鴨肉新型產品,無論包裝、設計、製造過程、風味調製等皆是兼具色、香、味、美的傑作,而成分營養的考究,則是完全不同於古法鴨賞。林政德更不斷研發新式產品,包括牛蒡卷、鵝肝卷、博多卷、鵝醬火腿、鴨肉串、黑輪等多元化產品,不僅式樣眾多,多層次的口感與風味,也征服了消費者挑剔的味蕾。
為配合新時代忙碌的工商社會的消費市場導向,博士鴨也開發出一系列免蒸、免煮,打開即可食用之調理食品,為消費者爭取「時間」與「食的權利」;林政德說,為了讓消費者免除長途至宜蘭購買之苦,博士鴨還提供只要一通電話或上網訂購,便可在家輕鬆享受鴨系列高級佳餚的貼心服務。
心的寬度決定路的寬度
林政德厚重的鏡片及黝黑的皮膚下,流露出鄉下孩子特有的堅毅個性,他謙虛的說,「現有的成就只是階段性成果,一定要把自己的心放的更寬、更遠,」就像雪山隧道還沒開通前,九彎十八拐就等於是宜蘭,也代表著宜蘭有限的人潮與放慢的腳步。而如今已開通4年的雪山隧道,每逢假日嚴重壅塞的車潮,究竟為宜蘭帶來什麼樣的改變?林政德喜歡站在烏石漁港前,靜靜的看的矗立在外海的龜山島,千百年平靜而安詳守望著無垠的大海,而他也像龜山島一樣,靜靜的沉思著他要走的下一步。(文/文衛民整理)
...青創會訊99年第四季刊載 (文/文衛民整理)
本文來源:https://www.careernet.org.tw/modules.php?name=csr&op=csr_detail&nid=84